軟件大小:
軟件語言:
瀏覽人數:449人
軟件類型:
授權方式:
用戶評分:
更新時間:2022-12-21
軟件分類:Mac系統
運行環境:
上一節介紹了集線器,一種工作在物理層的簡單網絡設備。 由于集線器采用廣播方式中繼轉發物理信號,傳輸效率受到很大制約。
精準轉發
為了解決集線器效率低下的尷尬,我們需要設計更先進的網絡設備。 新設備根據其目標 MAC 地址將以太網幀精確轉發到正確的端口:
注意:這里的端口是指轉發設備的,也可以叫網口。
如上圖所示,中間節點是一個轉發設備,內部維護著主機MAC地址和對應端口的映射表,現在連接了三臺主機。 這樣,當轉發設備收到主機A發送給主機C的數據時,根據目的MAC地址查找映射表,就可以準確地將數據轉發到對應的端口3。
現在,傳輸方式變得更有針對性——數據幀被精確轉發到正確的端口二層交換機系統mac地址,其他端口不再接收冗余數據:
不僅如此,主機A和B在通信的同時,其他計算機也可以通信,互不干擾。 轉發設備的每個端口都是一個獨立的沖突域,帶寬也是獨立的。
集線器的弊端統統避免!
轉變
能夠根據以太網幀的目的地址轉發數據的網絡設備是以太網交換機( ):
交換機看起來就像集線器。 當然,大多數網絡設備都是一個裝滿端口的盒子,關鍵在于內部結構。
讓我們看看實際的開關是什么樣子的:
綜上所述,以太網交換機屬于二層網絡設備,具有以下特點:
Mac地址學習
交換機完美解決了集線器的不足,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,如何獲取映射表呢?
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維護一個靜態的映射表。 當有新設備連接時,在映射表中增加一條記錄; 當設備被移除時二層交換機系統mac地址,相應的記錄從映射表中刪除。 但是,純手工的操作方式有些煩人。
幸運的是,在計算機領域,可以實現各種自動化——通過算法自動學習映射表。 我們先看看大概的思路:
在初始狀態下,映射表是空的。 現在主機A向主機B發送一個數據幀,由于映射表中沒有地址B的記錄二層交換機系統mac地址,所以交換機將該數據幀廣播到所有其他端口。
由于交換機從Fa0/1端口收到數據幀,所以知道A連接在Fa0/1端口,數據幀的源地址就是A的地址! 此時,交換機可以將A的地址和端口Fa0/1作為一條記錄添加到映射表中。 交換機學習A的地址!
然后,主機B回復一個數據幀給A,由于地址A的記錄已經存在于映射表中,交換機將數據幀準確轉發到端口Fa0/1。 同樣,交換機學習主機 B 的地址。
當主機C開始發送數據時,交換機也學習到了它的地址,學習過程就完成了!
這就是MAC地址自動學習的基本原理。
【小菜學網】系列文章首發于公眾號【小菜學編程】,敬請關注: